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企業(yè)文化 企業(yè)文化

鏡頭下的覺醒:《南京照相館》里的平凡史詩
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8-22 閱讀量:

電影《南京照相館》以1937年南京大屠殺為背景,透過一家普通照相館的方寸空間,講述了普通人在戰(zhàn)火中從求生到覺醒的歷程。它沒有宏大的戰(zhàn)爭場面,卻以細膩的筆觸,讓歷史的痛感與人性的光輝在鏡頭下交織,成為一堂震撼靈魂的精神課。

照相館老金保存的每一張底片,都是刺穿謊言的利刃。那些被迫為日軍沖洗的照片里,同胞的血淚與侵略者的獰笑交織,而他偷偷藏起的底片,則成了暴行最沉默也最有力的見證。這些影像如同歷史的顯影液,讓血火淬煉的真相不再模糊——在至暗時刻,總有人用微弱的力量守護著民族的記憶。老金們不是披甲的戰(zhàn)士,卻用手藝人的堅守,成了民族精神的脊梁。

影片撕開了戰(zhàn)爭對人性的拷問:郵遞員阿昌從茍活的謊言到遞出救命通行證,翻譯官王廣海從逐利的幫兇到揮刀向敵,穿旗袍的女人在懦弱中搖擺…… 這些角色沒有絕對的善惡,卻在掙扎中顯露出人性的復雜。當老金顫抖著按下快門,當阿昌冒著風險傳遞信息,個體的微光匯聚成穿透黑暗的力量。他們的選擇證明:即便在絕境里,良知與勇氣也從未徹底熄滅。

片尾“銘記歷史,吾輩自強”的字幕亮起時,影院的寂靜勝過千言。影片從未渲染仇恨,而是讓觀眾看見:今日車水馬龍的和平,是無數(shù)“老金”用生命換回來的。它警示我們:和平從不是理所當然的饋贈,國家的強大才是抵御黑暗的堅盾。

《南京照相館》最動人的,是它讓我們看見平凡人骨子里的堅韌。那些藏在底片里的勇氣,那些在絕境中迸發(fā)的良知,正是一個民族歷經(jīng)劫難卻始終挺立的密碼。

(綠化分公司)



撰稿:孫幫年

單位負責人:范曉寶

校對:房金鶴

責任編輯:孫小玲